2021年室内装修效果图-三维家
中国的社区银行是以农信社为代表的,在完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聚拢当地储蓄方面也积累了有益经验,在推动以手机支付和电信支付为核心的普惠金融发展方面也有一些经验可以交流和分享
(本文原标题《货币的演化与货币理论的发展》) 进入 韦森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货币本质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在当代的市场化程度加深和世界各国金融体系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经历了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货币和货币经济学才成了现代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之后,经历了宋代的交子、会子等纸币形式的萌生,到蒙元时期中国曾大范围地实行纸币制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政后,在试行28年的中央计划经济时期,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储有一定量的黄金和白银,但实际上人民币纸币(并附有少量的铝、镍包钢和铜合金的小额铸币)一直是一种无任何本位的纯政府法定货币。从世界文明史和各国货币制度史来看,金属铸币作为市场经济交易和交换中的一种正式的货币形式,是大约在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500年这一期间在西亚的利迪亚王国(Lydia,位于今天土耳其疆域内,利迪亚的铸币很快传到希腊本土和爱琴海诸岛,然后到罗马帝国)、古印度和春秋时期的中国这三大轴心文明中几乎同时出现的。到了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随着国外银元的大量流入,中国才开始铸造自己的银币,并经历一段大清银行、外国银行、国内银行、钱庄、钱铺、商号乱发纸币的混乱时期。尽管如此,不认真研究和真正理解货币和货币理论,就很难说真正理解了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运行。
如果货币和货币系统出了任何问题,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变动,也会影响个人财富和福祉的增减。随着20世纪80年代之后世界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世界各国又快速进入了计算机互联网的数字记账货币时代。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美国金融市场必须提供金融产品的大量供给,以满足全球多于150个国家对美元储备资产的需求,由此品种繁多的金融现货与衍生品市场应运而生且越做越大。
金融活动本质上是跨时期的信用交易。当前金融界面临的资产荒,实质就是好企业太少,金融资源投资渠道和投资标的有限。金融存在的理由 我们先从一个没有货币和金融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开始。几年前瑞士学者曾用中国1800多个县市的8000多个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贷款占GDP的比例从20%上升到120%时,当地人均收入的平均增长率从2%下降到-4%。
由于社会是由家庭组成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消费也是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财产性收入支撑的家庭消费增长实际上成为社会产出可持续增长的保证。养猪或养鸡都可满足家人对蛋白质的需要,但猪需要养一年才能宰了吃。
可见过度信贷不仅不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反而容易诱导金融资源脱实向虚,投机之风盛行,形成社会资源错配和浪费,拖经济的后腿。诚然,美国的金融体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已经逐步建立起一套强化中小投资者保护、防范商业欺诈行为的有效法律制度,使得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市场得到巨大发展,支持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全球领先地位。其次,需要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市场的透明度。正如前面农民养鸡所揭示的,储蓄者作为最终债权人或投资者,自然拥有参与新财富分配的权力。
为了从全球获得投资高收益,美国的金融业特别注重从全球网罗一流人才,开发新奇复杂的金融产品,并在尽可能规避长期投资风险的同时获得最大的短期收益。特别是在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过度宽松或零利率、负利率政策的实施,会导致投资者风险感知度下降,助长房地产与金融资产泡沫,最终引发泡沫破灭或流动性黑洞型的金融危机。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投资者的权益。在此过程中,三个相关方应该参与增量财富的分配。
再次,需要强化司法的独立性和执法的有效性,保障合约的有效实施。当一国从贫穷走向富裕后,社会的大多数成员除了工作收入外,都会或多或少拥有生息资产并由此获得相应的财产性收入。
通过金融中介,社会储蓄转化为生产性投资,并在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不同项目和不同家庭间进行配置,以满足社会复杂多样的最终需求。本文发表于【中国金融】2016年第10期,作者: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进入 潘英丽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金融 。
在市场不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背景下,食洋不化地引入杠杆交易、衍生品交易和熔断机制等技术变革,反而带来了市场操纵、股价波动、投资者恐慌和流动性崩溃的股灾,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几近瘫痪,教训十分惨痛。通俗地讲,金融就是为家庭、企业和政府提供专业投资服务的中介机构和平台。这种支配和使用权的集中和让渡,使本来闲置或低效率利用的社会资源可以纳入高效率的生产体系。现代社会与传统农业社会的本质区别就是社会分工,这种分工不仅超越家庭和地区,而且迅速超越国界,因此需要金融业提供各种投资和中介服务。银行长期信贷扩张依赖抵押品支撑,由此导致制造业、房地产等重资产行业的企业和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过度扩张。三是直接创造新增财富的高效率生产部门,理所当然应得到新增财富的重要部分。
这样的金融显然不能称其为好金融。第二个原因是货币政策对市场定价功能和市场参与者风险偏好的干扰。
各种打着互联网金融旗号的诈骗团伙不断涌现。保护中小投资者,防范商业欺诈的有效法律与监管制度也未能健全。
另外,家庭作为最终的债权人或投资者,其消费是进行社会投资和生产的最终目的,通过投资收益使消费的增长与产出的增长相匹配,也是生产过程得以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开发区和新城建设也浪费无数社会资源。
要强化市场信用基础,大幅减少国家信用担保。前者涉及的问题是信息披露制度健全与否,以及欺诈行为犯罪成本的高低。如果存在商业或财务欺诈,金融市场的风险定价和纠错机制就会瘫痪,极易导致社会资源的错配甚至酿成金融危机。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以及社会上对商业银行获取暴利的质疑,再次让人们思考利息起源和新财富的创造及分配问题。
前些年发生的占领华尔街便是民众宣泄对金融业不满情绪的典型事件,它促使人们进一步反思:什么才是利国利民的好金融? 利息起源与好金融的判别标准 对好金融与坏金融的讨论要从利息起源说起。据政府部门专家和学者反映,目前我国新城建设规划人口竟然已达34亿人,加上旧城可容纳的人口数应该已超过47亿。
相关研究成果表明,民营企业由于受财务硬约束,目前去杠杆相对明显,而国有僵尸企业仍在大量占用金融资源。假定某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
那么,虚拟资本为什么首先采取货币资本形式呢?或者说,货币资本为什么能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这是货币的特性决定的。由于成熟国家投资机会相对不足,他们必须投资于高成长的新兴市场经济体。
国企过剩产能无法去除,PPI下行趋势就难以逆转,最终许多优秀企业也将被拖垮。第一个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与未来的不可知。关于好金融和坏金融的话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其次,虚拟资本获得独立于再生产过程之外的运动形式,取得了一种获取利息或红利收益的(似乎是自行增殖的)能力。
为好金融创造必要的条件 首先,需要营造好企业成长的生态环境。金融业本身既是分工的产物,也是分工发展的体现。
这一问题主要与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以及美国的全球财富管理需要相关。但同时,美国金融体系也存在显而易见的缺陷,其最大的问题在于金融超越实体经济过度发展。
说它是虚拟的,是指其相对独立于生产过程,不参与剩余价值的创造。二是金融业因为其中介服务有助于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从而使自己可以名正言顺地分享新增财富。